能源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這或許是全球都在關注的一場實驗。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國能源部正式宣布,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首次成功在核聚變反應中實現“凈能量增益”。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表示,這一突破是“里程碑式的成就”,是能源史上的重大突破,預計將可能幫助人類在實現零碳排放能源的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同時,幣圈也傳來一則重大消息。當地時間12月13日,路透社報道,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創始人薩姆·班克曼-弗里德周一在巴哈馬被捕。據美國檢察官發言人Nicholas Biase稱,一系列指控可能會讓弗里德在監獄里待上幾十年,最高將面臨115年的監禁。令人唏噓的是,在1個月前,弗里德還是年僅30歲、擁有2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15億元)身家的“幣圈大佬,天才富豪”。
回到美股市場,一份超預期降溫的CPI數據給美股帶來的利好刺激,并未持續太久。受CPI數據刺激,美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但隨后集體跳水,道指盤中最大回落達822點。
美國重磅宣布
“無限能源時代”不是夢?
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國能源部正式宣布,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首次成功在核聚變反應中實現“凈能量增益”,即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大于促發該反應的鐳射能量。
整個實驗設施耗資35億美元,由近200臺激光器組成,有三個足球場那么大,用高能量轟擊一個小點,以啟動核聚變反應。據悉,實驗向目標輸入了2.05兆焦耳的能量,產生了3.15兆焦耳的聚變能量輸出,產生的能量比投入的能量多50%以上。

實驗示意圖
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一突破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這項成果預計將可能幫助人類在實現零碳排放能源的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核聚變是模仿太陽的原理,讓2個原子核聚合成一個新的更大的原子并釋放出巨大能量。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非常大——是核裂變反應的四倍。理論上只要有幾克反應物,就有可能產生一太(萬億)焦耳的能量,這大約是發達國家的一個人在60年內所需要的能量。
美國LLNL的實驗獲得了科學界的許多稱贊,有分析人士認為,核聚變有可能將在未來十年或更長的時間內實現商業化,而一旦商業化,它將帶來很多的益處。
與化石能源相比,核聚變反應不排放二氧化碳;與目前廣泛應用的核能(核裂變)能相比,它既不會產生核廢料,輻射也極少,且清潔、高能,因此核聚變技術被視為清潔能源的“圣杯”。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要想實現核能商業化仍面臨巨大的挑戰。首先,創造凈能量增益需要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器之一的參與,并且需要大量的資源來重新建立所需的反應規模,使聚變實際用于能源生產。
更重要的是,工程師們還沒有開發出可實際操作的機器將反應中的能量轉化為電力,并部署到電網中。因此,即便實驗成功,核聚變的商業化應用也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據核聚變行業協會(FIA)說,2021年,私營產業界得到了超過28億美元用于核聚變的資金,近年來總投資額達到約50億美元。
1800億“天才富豪”被捕
剛剛,幣圈也傳來一則重大消息。
當地時間12月13日,路透社報道,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創始人薩姆·班克曼-弗里德周一在巴哈馬被捕,此前他受到了美國檢察官的刑事指控。
報道稱,巴哈馬總檢察長辦公室表示,在收到對薩姆·班克曼-弗里德指控的正式確認后,他們開始逮捕他。并補充說,預計他將被引渡到美國。
美國曼哈頓檢察官辦公室的一位發言人證實,薩姆·班克曼-弗里德在巴哈馬被捕,但拒絕就指控內容置評。
《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弗里德將面臨電匯欺詐、串謀電匯欺詐、證券欺詐、串謀證券欺詐和洗錢等罪名。
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國政府指控薩姆·班克曼-弗里德犯有一系列金融罪,稱他故意欺騙客戶和投資者,為自己和他人謀取暴利,同時在該公司的破產中發揮了核心作用。據美國檢察官發言人Nicholas Biase稱,長達13頁的起訴書中列出的指控可能會讓弗里德在監獄里待上幾十年,最高將面臨115年的監禁。
值得一提的是,FTX交易所是加密貨幣領域最大的交易平臺之一,總部曾位于香港地區,但后來搬遷至巴哈馬。2022年初,FTX估值一度高達320億美元,吸引了包括軟銀集團、紅杉資本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加持。
憑借FTX的估值,年僅30歲的薩姆·班克曼-弗里德一度擁有2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15億元)身家,被業內稱為“幣圈大佬,天才富豪”。
現如今,他已經淪為遭人唾罵的騙子和階下囚。當地時間11月11日,FTX在美國宣布破產。意味著,FTX從成立到破產,僅用了三年半的時間。
根據美國聯邦破產法院的文件,FTX集團在破產申請中披露的負債高達100億至500億美元,而新管理層只找到了小部分資產,包括存放在離線冷錢包中的約7.4億美元加密貨幣,以及約5.6億美元現金。
FTX的債務可能涉及100多萬名債權人,包括欠前50名最大債權人近31億美元、前10大債權人約14.5億美元。
美股突然跳水
回到美股市場,一份超預期降溫的CPI數據給美股帶來的利好刺激,并未持續太久。
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國勞工部報告稱,美國11月整體CPI年率錄得7.1%,創2021年12月以來新低,預期7.3%,前值7.7%;11月核心CPI同比增長6%,創2021年8月以來的最低增幅,市場預期為6.1%,前值6.3%。
受降溫的CPI數據刺激,美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開盤10分鐘內,道指漲超550點,納指大漲3.6%,但隨后持續低走,道指盤中最大回落達822點,截至當日收盤,道指漲0.31%,納指漲1.01%,標普500指數漲0.74%。

有分析人士指出,當日盤中,市場盛傳的一份“意外泄露”的CPI數據或許是導致美股跳水的主要原因。
隨后,美國勞工統計局不得不公開辟謠稱,注意到推特上散布著一張虛假的CPI數據報告,這是假的。另外,美國白宮也稱,對CPI數據的任何提前泄漏問題并不知情。
美國的最新通脹數據出爐后,市場的焦點將轉向美聯儲,加息風暴會否繼續?
部分分析師認為,部分投資者意識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可能會在明天的決議上給市場潑冷水,于是他們“搶跑”了,這也是美股高開低走的原因。
北京時間周四凌晨,美聯儲將公布議息決議,市場機構分析認為,最新公布的重磅CPI數據不太可能對美聯儲公布的12月利率決議產生太大影響,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周四決定加息50基點。
另外,素有“美聯儲傳聲筒”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最新表態稱,美聯儲進入抗通脹之戰的第二階段,美聯儲內部的“鷹鴿大戰”將變得更加激烈。
Nick Timiraos表示,在過去9個月里,鮑威爾以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快的速度加息,這引發了市場暴跌、房地產市場陷入停滯,并引起了人們對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的擔憂。
野村證券警告稱,盡管市場平靜,資金流動緊張,但在債券方面,對久期的需求似乎與市場的重新定價同步增長,市場正在押注美國將步入衰退。
另外,高盛、德銀等華爾街大行也一致認為,美聯儲持續加息到明年,將把美國經濟推入衰退。
12月2日至12月5日期間,有45名經濟學家接受了媒體調查,結果顯示,85%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將于明年陷入衰退。